馬來西亞╱政策開放 投資匯債雙贏

2013/08/14

【經濟日報╱哈森泰博投資觀點╱記者葉家瑋整理】

馬來西亞經濟早期以礦產與農業為基礎,大力發展出口雖然帶動經濟快速發展,但出口產品以中低端為主,主要依靠石油、棕櫚油、橡膠、電子等方面的產品出口,容易隨著國外需及石油價格而出現大幅的波動。政府當局看到了當時馬來西亞所面臨的經濟困境,自1970年代開始,政府積極轉型,並展開一連串的改革活動,其中包括恢復私營部門的活力、積極的對外政策、整頓公營企業,致力於朝向多領域的經濟發展。

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帶給亞洲國家沈重的壓力,但馬來西亞卻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,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, 2008~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當中,馬來亞亦並未受到太大的衝擊,就連2012年全球陷入歐債風暴陰霾中,馬來西亞還是能繳出亮眼的成績單,2012年單年度經濟成長幅度達5.6%,較2011年的5.1%更上一層樓。

馬來西亞是東協十國中主權債信評級僅次於新加坡第二高的國家,過去十年除了2008~2009年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外,其餘每年經濟均以超過5%的速度成長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估,未來幾年成長率都可維持在5%以上。

馬來西亞挾著強勁成長動能又具貨幣升值潛力,吸引我們的投資興趣。早於2005年初馬來西亞政府內部在討論是否要放棄固定匯率時,我們就已先進行布局,截至目前馬來西亞都還名列我們配置的前十大持債國之中。

2005年我們開始投資馬國公債時,當時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給馬國的信用評級已自1998年底的BBB-躍升至A-的水準,主要便是嘉許其具強勁的經濟成長、暢旺的內需及持續的財政改革。此外,馬來西亞經濟與中國的連動性高,在中國資本帳尚未完全開放之前,透過投資這些與中國經濟成長緊密連繫的國家,可望間接受惠於中國龐大的經濟成長動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馬來西亞以其多數人口信仰回教的特性,已發展成為伊斯蘭金融體系的重鎮之一,1990年代初期為第一個發行伊斯蘭債券的國家。伊斯蘭債是一種符合伊斯蘭教義而發行的固定收益商品,發展相當快速,現階段許多企業都開始計劃甚至已發行符合伊斯蘭教義的金融工具,不僅發行人想要有多樣化的資金融通來源,中東及亞洲市場的流動性及財富持續增加,也提高了對伊斯蘭債的需求。而今馬來西亞成為伊斯蘭債的主要發行國家,伊斯蘭債的發展亦增加了馬來西亞債市的流動性。